文章摘要: 中國小吃無法從直觀的數據給食客帶來讓人震撼的感受,但走南訪北的食客們在某個地區駐足停留時,不同地區的特色小吃蘊含的當地風味和風情才足以直擊人內心。涼,炎炎夏日看到它內心雀躍,寒風呼嘯的冬日看到它跟著瑟瑟發抖。但中國美食的“涼”卻別有自己的風
中國小吃無法從直觀的數據給食客帶來讓人震撼的感受,但走南訪北的食客們在某個地區駐足停留時,不同地區的特色小吃蘊含的當地風味和風情才足以直擊人內心。涼,炎炎夏日看到它內心雀躍,寒風呼嘯的冬日看到它跟著瑟瑟發抖。但中國美食的“涼”卻別有自己的風味,不論酷暑還是嚴冬,帶有“涼”的美食都是很多地區的特色,源遠流長,備受青睞。
許多早餐店或者小攤販上常見的飽肚神器中,四川的涼粉香辣刺鼻,不似一般粉類的細長,它是長條塊狀的,糖、陳醋、醬油、蒜蓉、蔥花、油辣子的組合讓它熠熠生輝,以川北涼粉為首的四川涼粉已經成了四川小吃的一個風向標。除了川北涼粉讓人惦念之外,同類的涼粉還有陜西涼粉和山西涼粉。同樣是涼粉,在不同地區根據不同人群口味用一樣的柴米油鹽佐料調理出來的特色美味,深深印在了每個食客的心里。
除了這一特色風味外,無論各地都常見的涼面小攤在炎炎夏日備受食客的歡迎。涼面,傳說較早起源于唐代武則天未入宮之前,由于武則天與情人吃山西面時燙傷了舌頭,于是兩人便研究出涼面的新吃法。涼面在各地有各地的吃法,各地有各地的口味,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如中原(河南)涼面、四川的“紅油涼面”、陜西的“狗肉涼面”、山東的“麻醬涼面”、廣東的“雞蛋涼面”、上海的“粗條涼面”、山西的“柳葉涼面”、天津的“打鹵涼面”、北京的“素什錦涼面”、蘭州的“清湯牛肉涼面”、湖北的“炸醬涼面”等。
面和粉帶“涼”之外,還有卷餅帶“涼”—— 裹涼皮,顧名思義,就是涼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輔料是黃瓜絲、熟花生碎、面筋、香菜等,再用芝麻醬和其他調料拌勻后放入一大張涼皮里面。涼皮的面皮剔透,填充物的香甜可口,是年輕群體和上班族的快餐熱選。
咸辣的“涼”性食物之外,與甜的結合也別有一番滋味。湖北的涼蝦作為夏日消暑的甜品必須上榜。涼蝦里不是真的“蝦”,而是因大米制漿煮熟的物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再放置紅糖水,一碗涼蝦就成了。
在甜食上面,涼糕也不甘落后,作為四川宜賓的一款傳統特色小吃。與涼蝦一樣,這道消暑甜品的食材也是大米和紅糖水,口感上鮮嫩爽口、絲絲順滑,有解毒排膿、利水消腫、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效,成為了越來越多女性美容養顏、生津止渴的夏日美食佳品。
無論是酸、甜、還是辣,“涼”在不同地區就有不同口味,盡管食材是統一的,但地域的特色讓同一食材有了不同的生命力,成為了當地的一朵朵奇葩,也成為了每位食客和故人們牽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