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中國人最講究應季選取入胃的食材,秋季享譽全國的食材便是螃蟹,無論是陽澄湖還是武漢地區的梁子湖,在中國吃貨們的眼中儼然成了一個個吃螃蟹的地標,就像潛江的油燜大蝦風靡全球一般,眾多吃貨沿著地圖探索美食。
氣溫驟降、秋雨綿延之下,我們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秋季”。中國人最講究應季選取入胃的食材,秋季享譽全國的食材便是螃蟹,無論是陽澄湖還是武漢地區的梁子湖,在中國吃貨們的眼中儼然成了一個個吃螃蟹的地標,就像潛江的油燜大蝦風靡全球一般,眾多吃貨沿著地圖探索美食。
螃蟹究竟有何魔力,讓人流連忘返,甚至不遠千里去吃一頓口口相傳的美味?
吃螃蟹在當代已然不僅僅只是美食的代表之一了,更是一種文化。說起文化更要追溯至5000多年前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在上海地區崧澤文化遺址里發現大量蟹殼 ;而螃蟹被首次記載在中文典籍里,周朝《周禮·庖人》里提到周天子吃的“青州之蟹胥”;而在曹雪芹巨作《紅樓夢》里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為螃蟹開了“座談會”,黛玉的“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再現了螃蟹的色形,光看就知這是一道好入胃的菜品;寶釵的“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則告知了當時吃蟹已然十分講究,對比現今直接清蒸,以往吃蟹工序精細,這也是為何螃蟹的美味能綿延前年的原因吧!
除了文化之外,螃蟹本身的美味與營養自然不言而喻。從最初的清蒸,到如今的花樣百出,無論是作為主料還是輔料,無論是炒、炸、烤、蒸、醉,只要沾上了螃蟹,這道菜必定是宴席上的“專寵”。如此美食的營養也是不言而喻的——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鈣126毫克以及鐵2.8毫克及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B1。
在螃蟹這道美味發展至今,盡管因地制宜,不同地區的吃和做的講究都不一樣,但從養生的角度來說,性偏寒的螃蟹在所有地區的禁忌是一致的,譬如吃完螃蟹不能吃紅薯、蜂蜜、柿子、梨、花生、兔肉、芹菜、香瓜、喝茶、冷飲、泥鰍、茄子、南瓜等,以防腹瀉或隱性的問題。因此,螃蟹雖美味,愛吃螃蟹的小伙伴們切記太貪嘴哦!
到了金九銀十的季節,匯聚各地美食的湖北新東方自然也不會錯過螃蟹大宴,每年的這個季節學校的老師們都會率眾學子參與有關螃蟹的賽事,學校也會舉辦大型的螃蟹活動以殤來校學員。2018年我校師生征戰洪湖清水螃蟹宴,做出了一百多道以螃蟹為食材的螃蟹宴,并以此獲得世界紀錄官方認證;今年我們也將繼續以蟹為材,讓學員們品蟹、嘗蟹、做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