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一直將武漢熱干面、北京炸醬面、山西刀削面、蘭州拉面和四川擔擔面并稱為“中國五大面條”,如果算上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燴面、杭州片兒川、昆山奧灶面和鎮江鍋蓋面,武漢熱干面還可以成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相比武漢熱干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氣,武漢熱干面味道的口碑,近乎連差強人意都算不上。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大眾可能都能夠接受蘭州拉面,卻吃不下一碗熱干面。
武漢地處全國中部,武漢人是北方人眼里的南方人,南方人眼里的北方人。可地域有南北,吃,卻只認東西。在“吃”方面,武漢人完全不輸北方人,也絲毫不遜于南方人。
每天清晨,武漢就有超10萬人起早,為接下來全城超1000萬人的“過早”忙碌。他們制作的品種繁多五花八門的早點,大體可以被高度概括為兩類:熱干面和其他。據相關統計,武漢一城每天吃掉的熱干面要超過600萬碗,把面條牽起來拼湊,長度恐怕要跑出地球。
“下面的老師傅,哦;下一碗熱干面,好;多把點油,少把點鹽,多把點蔥姜不要大蒜坨”,這一首關于熱干面的歌謠,沒有作曲,沒有明星演唱,歌詞描寫的也就是武漢平日早市街頭景象,但其在武漢民間的傳唱度幾乎不亞于任何一首流行歌曲。不是因為歌曲傳神描述出熱干面的味道,不是因為歌曲神乎其神揭示出熱干面背后的故事,更不是某些人所說的高大上的象征意義,究其原因,不過是它詮釋著較真實大武漢的日常。
早晨的街巷,隨處可見有人一邊趕著上班,一邊端著一碗熱干面飛奔,不停地大把大把地將面條往嘴里“趕”,咀嚼幾口入腹,再喝上一口中指吊著的塑料袋里的豆漿,反復循環,直到過完早,開始一天的辛勤工作。
在十個武漢人眼里,熱干面味道好的店子可能有十家,和熱干面絕配的早點也可能會有成百上千,但無論是誰,當他說自己吃的是正宗武漢熱干面時,那都是在“扯謊”。因為他吃到的和領略到的,不過是熱干面文化里的滄海一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