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現在患癌癥的人越來越多,不幸得了癌癥,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為什么是我?”是啊,為什么會得腫瘤呢?其實,大約三分之一的癌癥都與飲食習慣有關,比如烹飪方法。可能大家平時并沒有太在
現在患癌癥的人越來越多,不幸得了癌癥,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為什么是我?”是啊,為什么會得腫瘤呢?其實,大約三分之一的癌癥都與飲食習慣有關,比如烹飪方法。可能大家平時并沒有太在意自己炒菜做飯的方式,很多不靠譜的烹調習慣對健康是有害的,長期下去可能誘發癌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不健康烹飪方法,看看你有沒有犯這些錯。
這4種做飯習慣很容易致癌
油冒煙了才下菜
很多人喜歡把油燒到很熱了才下菜,聽著“嗞啦”一聲特別有感覺,覺得這樣炒出來的菜更鮮香。現在市面上的食用油經過了加工提煉,減少了會冒煙的物質,煙點也升高了,當我們看到油鍋開始冒煙時,鍋里的油溫已經達到200多度了,這時下菜不但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致癌物質。有研究顯示,油煙中含有大約2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丙烯醛,這種物質對眼睛、呼吸道及消化道有害,還會使油產生過氧化物,長期接觸會誘發癌癥的發生。正確的烹飪方式應該是把鍋里殘留水漬燒干,倒入食用油,將油在鍋里轉一轉就可以下菜了,最好是熱鍋冷油。
炒菜后不刷鍋接著炒
要做多道菜,有些人為了節省時間,炒完一道菜后不洗鍋接著炒,習慣一鍋到底,這種烹飪方法是不可取的。炒完菜后鍋里肯定有油脂和食物殘渣,再繼續高溫加熱可能產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所以,炒菜后應該認真清洗鍋具再炒下一道菜,這樣不僅能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還能避免殘留的調味料和食物影響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品相。
用油炸過的油炒菜
油炸食物需要使用很多油,用完之后倒掉覺得很浪費,所以繼續用來油炸或烹炒食物,這種勤儉節約的烹飪習慣非常不健康。因為食用油經過高溫后會產生過氧化物和反式脂肪酸,如果繼續用這些油烹調食物,會使致癌物急速增加。
追求“重口味”
調味品是烹飪過程中的得力助手,它們不但能讓菜肴有賣相,還能提升口感。有些人一味追求口感,會在烹調時加入各種調味品,比如雞精、調味醬、醬油、鹽等。很多調味品都含有“隱形鹽”,是藏鹽大戶,《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成人每日鹽攝入量不要超過6g,而國人平均每天鹽攝入量為10.5g,超標75%,這會大大增加高血壓、腦卒中和冠心病的風險。正確的做法是起鍋時再放鹽,盡量減少調味品的使用,多吃原滋原味的食材。
主動控制攝入成分和改變飲食習慣對預防癌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降低患癌風險,從改變烹飪習慣開始。